民间紊有“昼养阳,夜养阴”的说法,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。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“早睡早起”的状态。入秋以后,天气逐渐变得凉爽,“贴秋膘”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。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,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。
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“早睡早起”的状态。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(在质量适宜时),利于人体适应人秋后“燥气”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,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。人秋以后,天气逐渐变得凉爽,“贴秋膘”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。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,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。
“贴秋膘”不等于秋补
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、食欲不振的“苦夏”之后,多在立秋之时“以肉贴膘”,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。
而现代人早已过了普遍温饱不足、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,饮食上往往营养足、口味精,主食、肉蛋及油脂的摄人量早已超出日常需求,少运动、少劳作,体力消耗小也日益普遍。此时再以“贴秋膘”为由敞开肚皮大吃大喝,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,出现腹胀、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,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,危及生命。
“补阴”才是重点
《黄帝内经》中早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说法。立秋过后,天地间阳气渐收,养生强调顺应天时,滋润和护藏五脏阴精,保养人体之正气,以抵御秋季易发的常见病。
秋天最大的特点是“燥”,燥最伤肺阴,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、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,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“时毒瘟疫”之苦: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、胃胀、没有食欲、大便干结;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、心烦失眠、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。因此,秋季养生重在“补阴”。
中医补阴三法
用药物补阴需由中医师辨明体质,再结合初秋“温燥”的气候特点进行调补。而日常生活中,补阴的的方法也有很多种,我们在家就可以尝试。
1、调作息
民间素有“昼养阳,夜养阴”的说法,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。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“早睡早起”的状态。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(在空气质量适宜时),利于人体适应入秋后的“燥气”;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,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。
2、柔和运动
打太极、练瑜伽、饭后慢走等轻缓柔和的运动都非常有助于放松身心、调和阴阳。慢走时注意三步一呼、三步一吸,慢慢减缓呼吸频率,同时每一步意守足底涌泉。
3、食疗补阴
初秋时节暑未全消,饮食上除了滋阴润燥,还应兼顾清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