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变暖,又快到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,需各位家长提高警惕。手足口病全年可发病,但以5-9月份为高发季节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发病年龄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。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等部位的皮疹、溃疡,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脑膜炎等并发症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常见为柯萨奇病毒、EV71病毒。本病潜伏期一般3-7天,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,多数患儿突然起病,表现为发热,在38℃左右,手、足、臀部皮疹具有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等特征。部分患儿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如咳嗽、流涕、恶心、呕吐等。口腔黏膜皮疹出现较早,起初为粟粒样斑丘疹或疱疹,周围有红晕,位于舌、颊黏膜、唇齿侧等,由于口腔疱疹破溃后疼痛,患儿表现流涎、拒食、哭闹等。
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。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以及床上用品、衣物等引起感染。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(飞沫)传播,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。该病流行期间,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。
无并发症的轻症患儿,多在一周左右治愈。有并发症的患儿治疗:
1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尤其是脑、肺、心等重要脏器功能;危重患儿监测血压、血气、血糖、胸片。
2、注意维持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等。
3、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。
4、出现低氧血症、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,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。
1、幼托机构做好体检,发现疑似患儿,及时隔离治疗。
2、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,衣物阳光下暴晒,室内通风换气。
3、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、洗手液等洗手。
4、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。
5、注意营养,多休息、多饮水等。